清明前夕,新疆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党委班子成员、柔性援疆教授、各科室长、骨干教师、新入职干部、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共15人前往工一师五团牺牲人员墓地(部分牺牲人员安葬地)进行祭奠扫墓活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苏文同志主持活动并讲话。
活动现场,学院党委班子成员率先展开墓地环境清洁维护工作,党员干部手持工具仔细清理墓碑浮尘、修整周边积雪。苏文同志于碑前郑重宣读《致工一师五团忠魂祭文》,通过“挖空一座山”“打穿一座洞”等史实细节,回顾了原工一师五团官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驻可可托海,在极端恶劣条件下投身国防建设、捍卫边疆安全的感人事迹,以“我们站在这里,不仅是要向这些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更要铭记并传承他们所代表的可可托海精神”为引,发出“将‘吃苦不觉苦、缺氧不缺志’的可可托海精神转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阿勒泰篇章”的动员号召。全体参与人员手持白菊,整齐列队,静默致哀,随后依次缓步上前敬献鲜花,部分老党员轻抚墓碑,用庄严肃穆的沉浸式缅怀仪式完成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当年,为巩固边防、加快发展,原工一师五团战士来到物资匮乏、极度严寒的可可托海海子口水电站建设工地,投入道路和水利工程施工,在维护祖国统一、剿灭匪患、屯垦戍边、参与地方建设等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完成可可托海水电站道路和除大坝以外的大部分水工工程,累计完成明挖石方33.31万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93%;洞挖石方9.76万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92%;完成衬砌等砼工程1.2万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30%。1958年5月—1963年4月,共有20余名官兵牺牲在剿匪战斗和水电站建设一线。牺牲人员有:付特文、马文舟、朱兆元、韩福保、贾天贤、赵世庆、杨金光、谈得福、马祉生、李瑞、陈得文、孙国庆、孙国光等。付特文作为其中杰出贡献代表,面对物资极度匮乏的困境,每日将自己的口粮分出大半给伤病战友,一次深夜抢救高烧战士后,饥饿难耐的付特文误食有毒野韭菜,因急性中毒不幸牺牲,生命定格在24岁璀璨如星的年华。目前,付特文事迹已被收录入《新疆兵团英烈谱》修订版,学院在日常课程中也融合了包括付特文在内的原工一师五团官兵事迹。
近年来,为缅怀致敬投身于可可托海生产建设的先辈们,进一步弘扬可可托海精神,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更好发挥学院党性教育“主阵地”“大熔炉”作用。学院每年在清明节日开展祭奠扫墓活动,使教职工在感悟先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情怀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淬炼师德师风。
今后,学院将继续挖掘整理工一师五团相关史料,核实牺牲人员信息和事迹,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对现有牺牲人员的墓地进行修整,持续开发相关课程,将工一师五团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弘扬下去,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贡献学院力量。